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协会要闻 > 领导讲话

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在&辩耻辞迟;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及银行国际化战略&辩耻辞迟;讲座上的致辞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8-12 作者: 来源: 浏览:3961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尊敬的伊特维尔勋爵、威廉姆斯教授,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出席中国银行业协会与英国剑桥大学联合举办的"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及银行国际化战略"讲座。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监会向两位知名教授专程从英国来到北京授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请允许我简单向两位教授介绍中国银行业监管和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银监会成立于2003年。成立七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有效监管体系。目前,资本质量与水平、大额风险暴露、动态拨备等一系列风险监管指标和工具,已经构成了中国银行业吸收风险的最前端防线。中国银行业一级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集中度风险控制的标准和拨备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正式标志着中国建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安排符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金融机构的综合化经营和金融市场的深化,为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稳定,银监会十分重视防火墙机制建设,确保在存款机构和资本市场之间、银行集团母子公司跨业之间、银行和非金融产业控股公司之间建立有效的、审慎的风险隔离。在监管工作中,我们重视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的结合、规制性监管和原则性监管的结合。我们把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来有效传导监管意图。我们十分重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约束和透明度建设。目前,中国主要商业银行都已成为上市公司,国内外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银行的各种信息披露来了解、把握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而这些都是十年前不可想象的。

    银监会成立七年来,我们十分重视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国际监管合作。目前,银监会和中国的央行人民银行、另外两个金融市场的监管者证监会和保监会,还有宏观经济部门财政部、发改委等都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交换、联席会议和监管协作机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离不开各个部门的良好协作。目前,银监会已经成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正式成员,我们还积极参与了中国在G20框架下的金融监管课题。几年来,银监会先后和39个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当局签订了各种形式的监管合作备忘录或监管合作协议。银监会并表监管能力的提升,也为中国银行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美、英等国都陆续推出了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内容覆盖了消费者保护、系统性风险防范、自营业务限制等方方面面,监管机构的调整在各个法案中也都有体现。银监会一直十分关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进展,也认真评估了这些改革对国际和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的影响。中国将会根据自身的实际,认真总结这次危机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借鉴各国的良好经验,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监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银行信贷市场仍然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主体。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改革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国有公司改革,另一个是国有银行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历史地看,国有银行为我国市场化的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积累了不少风险。在监管引领下,我国银行业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成功化解了历史风险,通过战略改革和重组,初步构建了现代化的银行体系。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信贷风险还会出现;中国"三农"和中小公司融资的问题,在很长时间内还要依赖信贷市场;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金融服务还离不开有效的信贷支持。银监会的历史责任是很艰巨的,我们要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来有效防范可能的系统性风险。根据过去三十年的经验,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就可以在发展中实现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基本情况就介绍这些。这次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邀请下,两位国际知名学者专程来北京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层讲解、介绍有关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和银行国际化战略课题,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沟通的机会。据我所知,这也是剑桥大学高管教育中心第一次安排两位教授到中国授课。此前,两位教授已多次在英国参与剑桥大学面向中国客户的高管培训,包括银监会、中行、农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等。这次来华讲座,两位教授专门精心挑选课题,修订了讲座提纲和内容,重新制作了PPT。在此,对两位教授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预祝本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