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平专职副天美九一厂制作在2009亚太金融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打造公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出席2009年亚太金融高峰论坛,与各位新老朋友见面。首先,我谨代表本次论坛的指导单位之一——中国银行业协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这次论坛,以“责任、诚信、创新——金融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主题,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金融业的核心部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就机构总数来说,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大小小有8000多家;就资产规模来说,中国银行业占整个金融体系的比例长期超过95%;就融资格局来说,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整个融资市场的比例平均在90%以上。银行业这一特殊地位,不仅决定了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也决定了其非同一般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不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在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力争为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支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大力扶持优质中小公司、科技创新公司、民生工程、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和兼并重组项目。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积极落实中央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相关政策措施,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平稳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坚持以客户为导向,重视金融业务创新。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围绕客户需求,积极创新,进行运营模式、服务渠道、业务流程、产物开发等方面的变革,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例如,2008年工商银行推出新产物147个,开发了银证平台、银银通平台、监管资金平台、预约平台等四个全新管理平台;中国银行推出了多款个人住房贷款特色产物;建设银行推出借记卡系列新产物。
第三,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弘扬慈善精神,传承先贤的优良传统,在冰雪、地震灾害和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中出色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地震灾区捐款9亿多元,并加了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灾后重建,其中,多家银行为灾区提供了下浮贷款利率、延长贷款还款期等多项特别金融服务政策。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主动参与希望工程、扶贫帮困工作和改善民生工作,以及各类志愿者活动等多项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四大国有银行共发放助学贷款245.8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各类住房公积金贷款5,400亿元,开展志愿者活动2,493项。
在良好社会责任文化的感召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涌现出众多感人的典型事迹。如中国银行本溪分行的朱少彦同志不仅在工作中不畏威胁利诱在困境中完成清收工作,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常为患病员工、残疾人、希望工程、西部母亲等捐款捐物;建设银行山东济南历下支行何晓同志没有满足于规范的微笑服务、站立服务,而是“用心”“用情”“用智”服务于客户,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客户信赖;农业银行阜阳分行的马利亚同志为了深入客户调查,她的足迹踏遍城区大街小巷。有时为了洽谈业务,连续一周都不能回家吃饭,在身患重感冒高烧39度,躺在医院输液的病床上仍在阅读客户的信贷资料和财务报表;工商银行青岛分行团委的赵霞同志在奥运期间,组织全行22个总支,33各支部的团干部及优秀团员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们制定详细计划,建立志愿驿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各种特色服务,迎接青岛奥帆比赛。这些优秀的个人只是银行业优秀青年代表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更广大的银行员工默默地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脚踏实地的践行着中国银行业的社会责任。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银行业虽无法独善其身,但却做到了独树一帜。为什么?除了社会公认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国内金融外部环境显著改善等原因,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文化的培养,已经积累起了一定的公众信赖基础,较好的把握了“责任、诚信、创新”的重要性。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离公众期望的好银行还有较大差距。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仅仅满足于友好的服务态度、先进的设备系统、良好的营业环境,而是应通过全力打造公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增强自身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赢得公众信赖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而需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点滴积累获得,它与全球化背景下银行业的主流价值观并行,必将成为银行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家公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应该是以客户为中心、负责任、讲诚信、重服务、有创新、求合作的银行。
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负责任,就要求银行围绕客户需求设计产物、提供服务,做到“因你而变”;要求银行超越以获取利润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在服务过程中关注人的价值,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这是银行开展一切业务活动的前提,也是银行获得发展的基石。
强调讲诚信、重服务,就要求银行大力培养良好的公司文化,倡导诚信、和谐;要求银行提高业务技术和风险管控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快速便捷的服务。这既是公司管理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外部保障。
强调有创新、求合作,就要求银行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推动公司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要求银行积极协调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推动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公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将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将与会员单位一起,携手推动中国银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共同打造公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