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2015年6月出口增速止跌回正至2.8%,出口连续3个月逐渐改善;进口增速上升至-6.1%,年内跌幅首次缩小至个位数。上半年出口增长1%,进口增长-15.5%;贸易顺差2632.47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53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提升。当前进出口外贸形势出现改善,下半年出口将实现中低增长,预计全年出口增长3.2%左右;进口增速将逐渐回升,但由于上半年进口跌幅较大,全年进口增速可能为-4.8%左右的负增长。 6月出口比上月回升了5.8个百分点,外需有所好转,推进对外贸易自由化水平和自贸区试点建设推广等出口增长政策措施初步显效。对美国出口增速高达12%,创近11个月新高;对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出口增速分别回升至12.7%、4.3%;对欧盟、日本、香港地区的出口依然负增长,但跌幅都有收窄。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物外销趋势明显,虽然价格下跌导致钢材出口额同比负增长,但6月当月和1-6月累计钢材出口量分别增长25.7%、27.8%。出口结构持续改善,劳动密集型产物及机电产物增长显着。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都有不同幅度的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处于高位,影响了出口增长。 进口虽然已连续9个月负增长,但跌幅比上月收窄11.6个百分点,主要进口商品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依然是进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6月部分初级产物进口量大增,大豆、原油、成品油、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6.6%、26.7%、31.3%、0.5%,反应出当前国内需求没有进一步恶化,可能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需求将逐步得到改善。 |
正文
2015年6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37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1920.11亿美元,同比增速止跌回正至2.8%,出口连续3个月改善;进口1454.76亿美元,同比增长-6.1%,跌幅缩小11.6个百分点至个位数;贸易顺差465.36亿美元,比上月减少123.31亿美元。
2015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18807.75亿美元,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1072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进口8087.64亿美元,同比增长-15.5%;贸易顺差2632.47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53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提升。
出口增速止跌回正,连续3个月逐渐改善,比上月回升了5.8个百分点,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形势好转。6月出口1920.11亿美元,同比增长2.8%,实现低速增长,对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都有所回升。美国经济在二季度后逐渐回归复苏态势,经济增长提速,对外需的拉动明显,6月对美国出口增速高达12%,创近11个月新高。对欧盟、日本出口分别增长-3.4%、-6%,虽然是负增长,但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
推进对外贸易自由化水平,自贸区试点建设推广,对出口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在对外贸易自贸区建设上,今年东亚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90%以上产物取消关税,6月对韩国出口增速回升至4.3%,终止了连续3个月的负增长。在国内自贸区试点建设上,以上海自贸区试点为基础向其他地方推广, 由南到北已有4大独具特色的自贸区。其中福建自贸区探索闽台合作新模式,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广东自贸区毗邻港澳,将成为连接珠三角与港澳经贸关系的纽带。6月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增速高达12.7%,对香港地区出口增长-0.5%,虽然是负增长,但已是近4个月最高值。
人民币汇率走强对出口的影响明显。从2014年下半年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持续攀升,到今年3月份达到历史最高131.65点,最近两个月虽小幅度回落,但仍然很高。从对主要货币的中间价看,年初以来对美元、欧元、日元都有不同幅度的升值。汇率的走强抬升了出口产物价格,削弱了我国产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出口10720.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了1%。
出口结构改善,劳动密集型产物及机电产物增长显着,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物外销发展势头良好。从贸易方式看,出口结构持续改善,6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7.1%,加工贸易出口增长-6.1%,其中来料加工出口和进料加工出口增速分别为-4.1%、-6.3%。劳动密集型产物出口增长提速,灯具、玩具、箱包、家具出口增速分别为28.1%、19.5%、16.8%、8.4%。机电产物出口止跌回升至5.9%,比上个月高7.4个百分点。从主要产物出口数量看,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物出口量大幅增加,出现产能外销特点。虽然价格下跌导致钢材出口同比负增长,但6月钢材出口889万吨,上半年合计出口524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5.7%、27.8%。
进口降幅显着收窄,年内首次回升至个位数负增长,贸易顺差有所下降。6月进口增速-6.1%,虽然已连续9个月负增长,但跌幅明显收窄,比上月回升11.6个百分点,为年内首次个位数负增长。进口增速回升导致贸易顺差下降至465.36亿美元,比上月减少123.31亿美元,顺差下降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主要进口商品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依然是进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部分初级产物进口量大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进口商品价格同比大幅下降是进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虽然6月大豆、原油、成品油、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8.9%、-26.2%、-15.5、-42.8%,但是经我们测算,进口数量分别增长26.6%、26.7%、31.3%、0.5%,都有明显回升。进口量的增加反映出当前国内需求没有进一步恶化,而是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有改善迹象。
下半年出口形势有望好转。下半年出口外部环境将好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复苏势头稳健,欧元区、日本经济增长也将好于去年。海关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丝路九省区及南部沿海省份实现通关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对外贸易自由化水平,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中国正在谈判的自贸区有5个,涉及23个国家,将大幅降低关税。但国内外新环境下出口潜在增长能力下降,出口只能实现中低速增长,预计全年出口增速将在3.2%左右。
下半年进口增速将逐渐回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震荡中将有所回升,年末原油价格可能上升至70美元/桶,进口价格提升将影响进口金额同比增速的上升,低价格形成的进口福利减弱。一系列稳增长刺激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偏松将逐渐释放效力,对进口的需求将缓慢改善。进口鼓励政策,大幅降低部分进口消费品税率,将对进口增长起到促进作用。预计下半年进口增速将逐渐回升,但由于上半年进口负增长幅度较大,全年进口增速可能只有-4.8%左右。贸易顺差比去年大幅增加,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形成小幅正向拉动。